• 首页
  • 经济论文
    • 发展战略
    • 国际经济
    • 行业经济
    • 新经济学
    • 中国经济
    • 国际贸易
    • 地方战略
    • 经济学理论
    • 经济学其他
  • 证券金融
    • 证券投资
    • 金融研究
    • 期货市场
    • 债务市场
    • 银行管理
    • 公司研究
    • 保险学
    • 金融其他
  • 管理论文
    • 基本理论
    • 成本管理
    • 旅游管理
    • 行政管理
    • 市场营销
    • 秘书文秘
    • 档案管理
    • 人力资源
    • 管理其它
  • 会计审计
    • 会计理论
    • 管理会计
    • 电算会计
    • 成本会计
    • 管理体制
    • 审计
    • 会计研究
    • CPA行业
  • 法学论文
    • 民法
    • 经济法
    • 国际法
    • 法学理论
    • 司法制度
    • 国家法、宪法
    • 刑法
    • 行政法
  • 医药论文
    • 药学论文
    • 医学论文
    • 临床医学
  • 社会论文
    • 农村研究
    • 人口问题
    • 伦理道德
    • 社会其它
  • 教育论文
    • 教育理论
    • 基础教育
    • 中等教育
    • 高等教育
    • 职业教育
    • 心理学
    • 学科教育
    • 英语教学
  • 计算机
    • 计算机应用
    • 计算机理论
    • 计算机网络
  • 艺术论文
    • 艺术理论
    • 电视电影
    • 音乐
    • 美术
开展新型职业茶农培训 提高人力资源保障水平

2022-03-19

  基金项目:本文为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研究(职业教育研究专项)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专家团队式新型农民培训研究”(JBS14545)课题内容

  中图分类号: TS272-4;G725 文献标识码: A DOI编号: 10.14025/j.cnki.jlny.2016.14.004

  随着农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,众多的政策向农业倾斜,企业和老百姓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。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,课题组成员结合当地的茶产业实际情况,在武平县开展了专家团队式新型职业茶农培训工作,两年来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。

  1 开展社会调查工作

  1.1 武平县茶产业的基本情况

  武平县,介于东经115°51′~116°23′,北纬24°47′~25°29′之间。位于闽、赣、粤三省交界处,武夷山脉的最南端,福建省龙岩市西南部。东邻福建省上杭县,西接江西省寻乌县、会昌县,南连广东省蕉岭县、平远县,北靠福建省长汀县,是闽西、粤东、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、集散地。武平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沟壑纵横,山脉连绵,最高峰梁山顶,海拔1538米,西北部多高山,东南部多宽广的平地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四季分明,夏长冬短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干湿季节分明。年平均气温17℃~19.6℃,年降雨量为1450~2200毫米。武平绿茶产自福建省武平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创制于上世纪80年代初,加工工艺独特,具有“香高、味浓、汤清、色绿”的特征,荣获省级名优茶及以上奖励23个次,在全省同类茶中名列前茅[1]。

  桃溪镇位于武平县北部,距县城40公里。省道205线武(平)(长)汀公路过境。桃溪河经此注入汀江。地理座标位于北纬25°21′50″,东经116°11′30″。全镇总面积178.95平方公里,全镇辖15个行政村,2000年年未总人口24170人,4658户。

  自1971年开始种茶以来,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的福利茶场,镇村集体茶场的开发期;1992年、1993年是台资及个体农户的发展期;2002年、2003年的茶叶产品多样化的飞跃三大时期。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目前全镇拥有茶园18000多亩,可采茶园近18000余亩,产量963 吨,产值7698万元,是福建省最大的炒绿茶生产基地,90%的武平绿茶产自于此。茶叶已逐步成为该镇的特色产业,有“绿茶之乡”之美称。

  1.2桃溪镇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

  1.2.1茶叶基地规模散而小 桃溪镇现有大部分茶园以个体农户茶园为主,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园少;在现有的森林体制及耕地制度下,要实行集中连片的山地确实不易;山地地势陡,可开发利用的山地面积小且少。

  1.2.2 茶园标准化程度低 不利于茶园机械化作业。目前因茶园标准化程度低,茶园耕作、采茶还没有应用机械,生产完全靠人工劳作,与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。

  1.2.3 夏秋茶资源利用低 按正常采收,夏秋茶产量占年的50%以上,因工价高,机械化程度低,80%左右的茶园只采春茶,造成夏秋茶鲜叶资源的浪费。

  1.2.4 茶叶加工设备还比较落后,科技含量比较低 近年来虽然桃溪镇在茶叶加工设备上都有引进,茶叶加工厂也进行清洁化改造,但清洁化程度不高,流水生产线不完整,仅停留某个加工环节的生产机组上,能源除用电外,很大一部分还是用柴作能源。

  1.2.5企业规模小,没有真正形成规模,竟争与带动力不强 桃溪镇虽有几家生产能力比较大的茶叶加工厂,但总体规模不大,竞争能力不强,带动能力也有限。

  1.2.6市场体系不完整,电商乏力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业茶市场,应用电子商务也很少。

  1.2.7宣传推价有限,文化底蕴不高 对茶叶产品虽在电视、报纸及刊物有所宣传,但力度不大,范围不广,茶叶溯源,茶艺,茶诗文、歌舞等茶文化很少,文化底蕴不高。

  2 新型职业茶农培训

 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训,提高培训效率,本轮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,培训内容也有所不同。

  2.1茶场经营者的培训

  在本轮培训中,以茶场经营者为主要对象,培训以茶场建园选址、茶品种的选择、茶场经营管理、茶文化和茶叶的市场营销为培训内容以专家教授团队式、互动式和实训参观为主的培训模式。

  传授农业企业创办新理念、农产品营销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与农产品的“三品”的认识,有机茶的发展与实施,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与技巧,现代信息技术、电子商务等课程。本轮培训农场主26人,经培训后,茶场经营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。目前,武平县拥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,市龙企3家、绿色食品认证3家,名牌农产品2家、QS认证7家、注册商标14个,其中:著名商标4个、知名商标2个。

  2.2 茶场管理员和生产、加工人员的培训

  在对茶场管理员和生产、加工人员的培训中,主要以茶树病虫害防治、茶树旱、热、冻害防治、茶树修剪与树冠培养、茶园机械、茶园水土肥管理、低产茶园的改造、茶叶采摘技术、 绿茶加工和茶的包装与贮存为主要内容。

  本轮针对茶场管理员和生产、加工人员的培训共举办了3期,培训学员共128人。其中种植1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6人,年龄50岁以上的11人,占比42.3%,40~50岁的12人,占比46.2%;40岁以下的3人,占比11.5%。

  3 新型职业茶农培训存在的问题

  3.1茶场经营者思想观念制约茶场的发展   大部分茶场经营者由于文化水平等原因,只关注当地及自身茶场当前状况的经营,对当前茶产业发展趋势、新技术、新理念缺乏兴趣,不主动去争取,只等政府能够提供资金、技术指导和新装备。在企业软实力方面的投入更吝啬,比如员工的技术、素质培训。

  3.2茶场管理员和生产、加工人员主动学习意愿不强

  由于茶场的人员不是很充足,有些人员还是临时来帮忙,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是按时计酬的,在他们看来培训不会产生经济效益,所以培训的时候,很多人就找借口能不来的就不来,而有些学员来了也不很认真听课。

  4 建议与对策

  4.1深入农村,开展调查工作

  只有深入农村,认真仔细的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工作,才能真切地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;只有真心实意地和农民做朋友,真心帮助农民,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,才能做好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训工作。

  4.2完善相关机制,提高茶农的学习积极性

  当前在农村,由于各种形式的培训都有,有的培训有车费补贴,有的有误工费补贴,对于类似中职老师下乡开展的职业培训,如果没有给农民一些补贴,他们很少会来,有些来了,也是碍于组织者的面子,应付了事。学习没有主动性,就更谈不上教学效果了,所以完善相关机制,提高茶农的学习积极性,已是农村管理相关部门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了。

  4.3与农业项目技术升级、改良相并行

 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,都非常重视农业,各项扶持政策相继落实,而且都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运作,在武平开展职业茶农的培训若能与农业项目技术升级相配套进行,必定能更有效的提升培训效果,这也是农业项目科学实施所应该具备的一部分。

  4.4加强青年农民的培育

  当前参加培训的茶农40岁以上的偏多,而且很多是妇女,这些茶农是当前茶产业的骨干力量,但由于年龄、家庭等因素以及其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,随着茶产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,科技含量更高的生产技术逐渐普及,她们会很快地跟不上茶产业发展的需求。

  年轻的农民,由于年纪小,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比较高,加上工作需求,学习也有较大的动力,在生产器械的操作学习上也很容易上手,所以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,如组织他们参加茶叶博览会、茶叶鉴评会、茶王赛、茶叶营销等茶产业全链职业技能培训最有效果,这样不仅能达到宣传武平茶品牌,茶文化的效果,还能把茶农培训工作提升到新型职业茶农培育的新高度,对茶产业的发展也有较长久的人力资源保障。

上一篇:浅谈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提升

下一篇:PDCA模型在中核集团人力资源系统中的应用

热门论文

  • 哲学其它 司法中的“拟制”哲学
  • 基础教育 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衔接问...
  • 学科教育 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...
  • 思想哲学 价值之真与假的界限
  • 哲学其它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...
  • 逻辑学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的《法...
  • 美术 如何培养中职装潢专业学生...
  • 美术 让学生自然地爱上美术课堂
  • 艺术理论 数字化的发展永远也不会消...
  • 美学 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...

论文分类

  • 基本理论 (68)
  • 成本管理 (69)
  • 旅游管理 (69)
  • 行政管理 (69)
  • 市场营销 (69)
  • 秘书文秘 (68)
  • 档案管理 (69)
  • 人力资源 (68)
  • 管理其它 (68)
提供专业的论文指导写作服务.
联系客服

服务项目

  • 论文价格
  • 论文发表

服务声明

  • 交易流程
  • 为什么选择我们

联系我们

  • 574461795
  • 574461795@qq.com